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迁,社会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已取代了农业文明,生产型社会已向消费型社会转变,支配和主导人们生活模式的生产性文化也逐渐被消费文化所取代而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形态的世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和消费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系统和话语系统,是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生活、形成特定生活模式的内在指示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消费已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生活模式、标示自我的最基本的活动,由此所形成的消费文化也以一种日常文化样态浸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认识自我、理解世界、建构自我生活方式的隐性价值指示系统。这一文化以一种不可规避的生活文化形态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构成了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作为连结儿童期和成年期的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的动荡期,自我同一性矛盾比较突出。消费文化既可能成为促进他们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因素,也可能成为加剧其自我同一性矛盾的消极性力量,进而影响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研究消费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问题,客观认识和分析消费文化,揭示消费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所造成的困顿和影响,发掘消费文化中积极伦理价值,通过教育干预消解消费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成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在消费社会背景中帮助青少年学生摆脱价值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必然路径,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立意目的和基本追求。
不可否认,消费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不仅构成了青少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环境,也是学校教育的宏观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系统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研究在系统深入剖析消费文化理论的基础上解构消费文化,重新厘定消费文化的内涵,分析消费文化的特点,探究消费文化作用于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系统的特定机制,并结合学校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及价值标准对现实生活的关照程度,研究消费文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实质影响,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与方法系统与青少年学生所面临的价值困境的契合度,改变以往道德教育研究就教育谈教育的做法,从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性切入,在坚持教育本真追求的基础上,研究价值多元背景下、消费文化裹挟下,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中介等教育要素所受到的冲击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以期建构科学合理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提升学校道德教育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力和解释力,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学校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走出消费文化对其价值生成系统所造成的困扰,弥合青少年学生现实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差距。
以往教育研究中关于消费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停留于仅将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消极价值系统来分析,消费文化影响主体亦多是大学生。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群体反倒较少受到关注。而研究过程中也基本遵循这样一种惯例:即从学校道德教育自身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道德教育本身存在的诸如内容、方法与目标之间的某种冲突或矛盾,进而提出重构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策略。这一研究范式实质上是以教育者为本的取向,忽视了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作为道德建构主体应有的话语权,即便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由于受前提假设的限制,所获取的资料要么失真,要么分析中加入了研究者的价值过滤,因而所提策略不具可行性。因而本研究从关注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状况入手,以客观的态度分析消费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价值系统生成和发展状况,揭示消费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价值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显在影响和潜在影响,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以从生态理论的维度,分析学校德育与消费文化的关系,寻求学校德育的改革路径,提升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回应力与解释力,为相关的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价值观是一个复合系统,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形成过程亦非常复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按照复杂理论的解释,这些因素没有主次之分,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影响都可能引起主体价值观的改变,因此,影响因素是一个系统。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亦不是自然生发的,也不是外在规则强行灌输的结果,而是个体内在状态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消费文化作为青少年学生价值生成的外在环境构成部分,必然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系统和价值观念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与青少年学生的自身价值取向和学校教育目标可能是同向的,亦可能是冲突的。但无论作用方向如何,消费文化都不可避免地成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所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应对这种影响不仅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www.rwbook.com.cn/dongtai/xssd/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