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圆通主要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作为一个成语,该词出自晚清小说家李宝嘉(1867-1906)《官场现形记》一书。他在书中提到,“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此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成了八面圆通最为形象、最为通俗的诠释。
应该说,八面圆通最初的感情色彩属中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无非是强调一个人善于周旋,知道变通,类似于常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没有明显的贬义之意。但是,不知何时开始,八面圆通越来越用于形容那些缺乏立场、没有原则、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甚至缺乏诚信、丧失人格、委曲求全乃至奸伪狡猾、为虎作伥、狼狈为奸之徒。这样的人,虽然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但是,他们就像患了传染病一样,让别人多长一个心眼,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在一个法制健全、关系和谐的诚信社会,这些人实际上已经处于四面楚歌,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这样看来,由圆通滑向八面圆通不可取,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圆通是在不损害自我尊严、不违背做人准则情况下的一种变通。例如,听到别人的夸奖,要针对不同的人回复不同的话:对西方人要说“谢谢”,对日本人要说“请多多指教”,对中国人要谦逊地说“哪里,哪里”。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行为,只是尊重对方、入乡随俗、调节气氛、融洽关系的行为,属于圆通,而不是八面圆通。
又如,逢年过节给领导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生日之际给朋友同事表示问候甚至送些小礼品,在尊者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谦虚与敬重,在卑者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随和与关爱,都是基本的人情世故与社交礼仪,这些,都属于圆通,而不是八面圆通。总的来说,学会做人,应该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体现灵活性与适应性,不要与世隔绝、不谙世事,但是,一旦由圆通滑入八面圆通,变得虚伪自私、油嘴滑舌甚至辱没人格、丧尽天良,那么,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www.rwbook.com.cn/dongtai/xssd/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