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010-81528114
北京人文在线出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书试读 >

人是社会化动物

来源:人文在线    作者:付八军    发布时间:2015-12-08    浏览次数:

创造论是一种幻想,进化论是一种推测,两者都未能被证实。那 么,在人的起源问题上,你相信毫无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创造论, 还是坚持根据有限证据而大胆推测的进化论,纯属个人自由。何况, 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创造论,于己有益,于社会于他人无害。因此,当 年迈的伯父向我大谈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故事时,我从来不会 辩驳,尽管我相信并选择了进化论。但是,我们虽然无法证实最早的 人来自何方,却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是什么。在可观测的范围内,我们 可以知道,人就是一种动物,只不过人是一种有语言、有组织的高级动 物,并且创造了各样各样的工具,从而改造了世界,成为动物王国的主宰。筒言之,人是社会化动物,在本质上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一、动物性是人的底色

人作为一种动物,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作为纯粹的动物, 即自然人,体现出动物性;二是作为社会化的动物,即社会人,体现 出社会性。世界上的群居动物不少,例如猴子、蜜蜂、獅子、蚂蚁 等,它们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但是,它们的社会化程度较低,更 多地属于一种本能,世代相承,一成不变。与它们相比,人的社会性 要复杂得多,是社会制度与环境的产物,具有历史性与发展性。对 此,下文会专门探讨。就人的动物性来说,这是针对自然人而言的, 是人作为一种纯粹动物体现出来的特性,属于人本身所固有的、内在 的、本能的特性,从而我将动物性称之为人的底色。那么,人的动物 性是否正是其他动物体现出来的特性呢?肯定不是。因为每一种动物 具有不同的特性,体现出不同的动物性。例如,狗能够忠于主人,但 是,对于猫、猪等,无论主人多么精心饲养,它们都做不到对主人的 忠诚。又如鸳鸯对爱情始终如一,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 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不会另觅新欢,而是孤独地度过余生,这在许多 动物身上是找不到的。同样,作为一种动物、自然人,人也有自己的 动物性。人的动物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人际交往与事业发展的角度 出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好好理解0

(一)生理需求

饮食与性是人也是所有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两大生理需求。正 如孔子所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指出,“食、色, 性也!”前者解决人的生命问题,后者解决人的繁殖问题,是人类存 在与发展之根本,可谓人的第一天性、第一本能。

观察身边的各种动物,发现它们终其一生,忙忙碌碌,似乎都在 为食物而奋斗。我们的祖先,在诞生初期,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动物 群体,同样也是如此。所有哺乳动物一出生就会吮吸母亲的奶头,这 是一种先天的无师自通的本能。我们在社会化之前的婴儿期,作为一 个幼小的生命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吃,看到别人吃东西就想要,甚 至不分亲疏夺取他人食物。在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大人们的所有活 动以饮食为中心。今天,社会发展了,我们不再为生计发愁了。但 是,民以食为天,饮食仍然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只不过,人们更加讲 究饮食的种类、口味与卫生了。当前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追求,是人的 第一本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应,是人固有的自然欲求。

寻找与追求异性是一种动物本能。在动物世界中,各种雄性动物 不仅在争夺食物、空间,同时也在争夺雌性伴侣。在人类社会中,自 古至今,这种对异性的追求甚至争夺在实质上并未改变,只不过形式 变了。甚至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性泛论,认为性欲是人最基本也是唯一 的一种驱力;在智商、情商之外,网络上还出现了“性商”的概念。而且,与许多动物不一样,人希望占有更多的异性。在母氏社会中,女性通过采集与种植获得了比狩猎的男人更多的食物,地位高于男 性,奠定了“一妻多夫”的物质基础。至今,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或 者部落保留着一妻多夫制,例如我国的藏族、珞巴族、门巴族等。随 着讨伐征战的出现,男人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男权社会逐渐形 成并一直发展下来,也同时出现了一夫多妻或者一夫一妻多妾制等。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封建社会,从皇帝到达官 显贵,大都妻妾成群;直到民国,仍然有丫环、姨太太之类的。今 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或者地区实行一夫多妻制。例如,在阿拉伯 国家,按照伊斯兰教规定,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泰国实行一夫多妻制(美国的摩门教徒,不仅允许一夫多妻,还允许一妻多夫。又 如,在非洲大陆,许多国家仍然坚持一夫多妻制,斯威士兰王国百姓 中的爱滋病携带者接近人口的40/,该国国王不顾国际舆论压力, 仍然坚持一夫多妻制,索忽扎国王在1921年至1982年统治期间,一 共娶了 120个妻子。在今天实行一夫一妻的国家或者地区,婚外恋、 第三者、一夜情等,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

(二)趋利避害

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这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人与 生俱来的本能。不过,这种本能与前面两种本能有所不同。前面两种 本能,在得到满足之后,会在人身上暂时隐退。但是,这种本能时刻 清醒着,体现在人的每一个行为细节中,只要受外界刺激,就会发生 作用。只是受社会化程度的不同,个体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反 应。例如,突然看见一只老虎,谁都知道逃避,但在手足无措之际, 有些人会吓得惊叫,有些人则会理性地寻找自我保护方式。又如,一 个几个月的婴儿,父亲提着他的双脚时,他会无意识地把手伸直,甚 至哇哇大哭,本能性地寻找保护(但是,一个几岁的小朋友,他对父 亲的这种举动可能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知道父亲不会让他有危险。 当然,有些小孩或者大人对某些事物没有恐惧感,不是他们缺乏趋利 避害的本能,而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事物会给他们造成危险,正所谓 “无知者无畏”。

明白这种本能不难,关键是要知道人的许多行为都是这种本能在 不同情况下的反映,从而要对这些行为给予更多的理解。例如,当自 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时,我们可能会进行语言、文字甚至武力 等方式的还击,不管出于自卫还是泄愤,都是源于一种本能式的自我 保护,可以说,自卫还击完全属于本能(当有更高平台更好待遇更好环境时,我们可能会主动辞职甚至破坏合同,寻求更好的发展,也是 人趋利避害的原始本能在新时代的反映。当然,对于任何明显损害别 人利益的趋利行为,是不道义的,应该遭到唾弃。又如,当前人们渴 望休息、喜欢娱乐、追求享受,甚至不少人贪图安逸(出于对自身财 产、地位以及声誉等安危的考虑,许多人极为多疑、敏感或警惕等 等,这些都是趋利避害本能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属于人的动物性

(三)争强好胜

争强好胜在此是一个中性词,毫无贬义之意,其意是指人倾向于 在事事处处或者某些方面胜过别人,让别人钦佩或者臣服自己。这或 许是群居动物的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在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在 小朋友身上,这种本能主要体现在他们与别人比较并炫耀自己的服 装、玩具、成绩以及亲人的能干等。在大人们身上,这种本能则主要 体现希望拥有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声望等,并会从比较 胜出中获得快感,从比较劣势中产生焦虑。社会学家郑也夫说,人生 不外乎在追求三种状态:舒服、刺激、牛0。确实,争强好胜的本 性,就是让人追求牛B。

人倾向于争强好胜,那么在潜意识上就认为自己要比别人优秀,具有自恋情结。可以说,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自己比别人笨。换句话 说,也就是没有几个人会认为别人比自己聪明。更直白地,也就是大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除非别人明显胜出自己,否则,人一 般不会认输。为此,我曾进一步总结指出:在与自己年龄、地位相近 的人中间,不要轻易表现自己在智慧方面的才华,但是可以展现自己 在技艺方面的天赋。与此同时,自恋情结让人喜欢恭维,在乎追随, 甚或抵触逆耳忠言,尤其反对异己。在接触并观察许多人后,我归纳出一句话: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凡夫俗子还是社会名流(无论他是 政治家还是学问家(无论他在别人的心目中是多么自私、卑劣与狭隘 还是多么无私、高尚与博爱 他都喜欢恭维、在乎追随,这就是人性。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 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 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我们 把“喜欢恭维、在乎追随”的人性,换一种更好听的说法,或许就是 马斯洛所言的“尊重的需要”。

(四)抱团合作

作为社会化动物,人一方面要彰显自己,体现自己的存在与价 值,另一方面又要依靠他人,寻求支持与帮助。可以说,这是群体动 物尤其是人这种高级哺乳动物的一种生存智慧与生存本能。在人类早 期,我们的祖先要从大自然中夺得食物,必须抱团战斗。在小时候, 许多人都会无意识无目的地结识几个好朋友。长大后,我们的抱团意 识更加高涨,抱团形式更加多样,抱团目的更加功利。在重要节日, 中国的各种祝贺满天飞,与其说是在问候,不如说是在抱团;与其说 是在抱团,不说是在积攒人脉。正因为此,我们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 现象:祝贺一般由晚辈、下级或卑者发出,至于是否“礼尚往来”, 长辈、上级或尊者掂量掂量,视情况而定。

从某个角度来说,现代家庭是一个人最可靠的团体。一个人可以 不要小孩,但他希望能够与配偶相扶到老(一个人可以选择独身,但 她希望哺养一个小孩,以便有一种依靠。世界上,真正对家庭没有依 赖与热情的人是很少的。作为群居动物,人害怕孤独,家庭则是我们 走出孤独阴影最有效的团体。不要以为那些网络沉迷者喜欢孤独、脱 离群体与漠视家庭,其实,他们只是暂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找到了热闹与寄托。

(五)有情有义

世界上最坏的动物是什么?肯定有不少人回答“人”。确实,虎 毒不食子,可是人连自己身边的亲人都会相互算计甚至自相残杀,大 到皇位之间的争夺,小到兄弟祖业的分割,许多都是血淋淋的惨痛故 事;在哺乳动物中,少有故意伤害同类或者伙伴的动物,但是,杀人 越货、背信弃义、陷害同党、暗渡陈仓等各种各样的坏事,人都做得 出来;在动物世界中,一般都有自己的“社会规则”,例如狗决不攻 击倒下露出肚子的对手,只有人类和鸟类会违反同类间的约定俗成( 带角的动物一般属于草食动物,凶猛的猫科动物一般属于肉食动物, 人则属于典型的杂食动物,并且尝试吃遍世界一切植物与动物的只有 人了。因此,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坏的动物。其实,作为一种纯粹的 动物,或者说作为自然人,人真的没有这么坏,属于有情有义的动 物。人是唯一允许自己长大的孩子回家的动物(在危险时刻,父母亲 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孩子,大人们会惦记着要保护小孩,男人们会惦记 着要保护妇女,强者会惦记着要保护弱小(在得到别人无偿帮助后, 每个人都会涌现出一股感激之情,那是因为人具有本能性的知恩图报 之心(等等。这些有情有义的思想与行为,都是人的本能。因此,在 现实生活中出现拭杀亲娘、虐待同类、恩将仇报等缺乏人性的事情, 不能说明人这种动物很坏,只能说社会环境让人变坏了。也就是说, 如果在某个时期某个区域出现人性的泯灭,不是人的动物性使然,而 是人的社会性使然。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www.rwbook.com.cn/dongtai/xssd/368.html
自助出版
自助出版
更多>>推荐书籍
更多>>出书常见问题
更多>>行业信息
关注人文在线官方微信
人文在线二维码